Page 34 - 智慧家庭:為什麼‘Matter’很重要?
P. 34
e-DIY
e˙手作
遠距形象必修課: 專業級虛擬會議攻略
作者:Brian Dipert,EDN 專欄作者
自從2020年新冠肺炎(COVID-19)疫情肆虐後,面對面會議的可行性幾乎完全幻滅。例如,在我「正職 工作」的機構——「邊緣人工智慧及視覺聯盟」(Edge AI and Vision Alliance)被迫從長久以來規劃 的每季私人會員現場會議,自2020年3月起改為只剩幾週準備時間的虛擬活動。而其大型年度公開活 動「嵌入式視覺高峰會」(Embedded Vision Summit)原定在兩個月後舉行,後來那一場歷史性的面 對面會議也被迫延後至該年初秋,同樣以虛擬方式代行。
所 幸 , 我 們 已 經 辦 過 好 幾 年 的 網 路 研 討 會 了, 因 此 至少擁有一些線上活動經驗。但即使是現在,已經過去 一年半以上的時間了,我們依然100%地以線上方式進 行私人和公共活動,渴望能夠恢復完全面對面的會議方 式(針對已完整接種疫苗者),或至少能在2022年舉辦結 合虛擬與實體的「混合」活動。
瞭解你的觀眾——包括他們對於你計劃要討論的 主題(如果有的話)理解程度,以及出席你發表該主題的 動 機 等。此 外,在 從 實 體 過 渡 到 虛 擬 會 議 的 更 早 之 前, 相應地量身打造所要發表的素材以及如何傳遞給觀眾 的 方 式,都 是 成 功 的 關 鍵 要 件。別 誤 會 我 的 重 點:虛 擬 會議在許多方面比面對面會議更具挑戰性,對於演講 者 和 觀 眾 而 言 : 環 境 更 加 「 乾 淨 」, 觀 眾 更 容 易 ( 所 以 很 想)同時一心多用,因而可能無法足夠關注到簡報等。 但虛擬簡報至少在「服務觀眾」這方面可能更勝一籌。
讀者們可能也處於類似困境中,即使在疫情消退之 後,我猜很多人還會繼續在家(兼職)工作。我自1997年初 離開英特爾(Intel)並以全職身份(當時)加入EDN時,幾乎 就已經100%在家工作了。是的,你沒算錯,那是將近四 分 之 一 世 紀 以 前 的 事 了!你 可 能 最 近 也 加 入 了 在 家 工 作 的行列,這在嚴峻疫情下是必要的,現在大概已能對在 家工作的缺點(進一步模糊個人和職業方面的生活)和優 點(不用通勤!穿著睡衣工作!沒有尷尬的茶水間閒聊! 溜著狗去新鮮空氣的地方散步吧!)有正確的評價了。
目前為止,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做過多次簡報(參加 過的次數更多...),雖然我的個性傾向於內向,但我喜 歡公開演講(尤其是經常這麼做讓我不會疏於練習), 只是我也經常感到發表這類簡報後令人沮喪。例如,無 論你多麼清楚地試圖傳達正在講的是基本知識(即基礎 或入門知識...等等),那些已超過這個基礎程度的人(無 論是出於狂妄還是真的超越)難免還是會參加而且最終 失 望 甚 至 離 開 , 因 為 他 們 「 已 經 對 這 東 西 爛 熟 於 胸 」。
在家工作的重點在於:講者在虛擬會議環境中進行 有效溝通的能力,無論是與同事一對一還是向一大群人 簡報,這項能力在未來依舊重要。過去一年半多的時間 裡,我經歷並找出一些解決線上簡報時發生小毛病的方 法,我希望與所有讀者分享這些長久累積不少傷疤後的 果實。廢話不多說...
相形之下,如果你舉辦一場進階主題簡報,那些自 認懂得比實際更多的人會來參加,但令他們沮喪的是, 你 最 後 還 是 會 「 弄 得 他 們 一 頭 霧 水 」, 完 全 無 法 聽 懂 你 在 說 什 麼。亦 有 些 人不 知 何 故,好 像 希 望 你 能 把 一 天 所 講的內容硬塞到一小時一樣,然後以「想得到更多收 穫 」的 心 情 離 開 演 講 會 場 ...。
為你的觀眾服務
32 www.edntaiwan.com